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划代码:542233000000
    地名由来:浪卡子因原宗址建在酷似人鼻子的“穷曲”山上而得名,藏语意为“白色鼻尖”。清《嘉庆重修一统志》作“纳拉噶则城”,《卫藏通志》、《嘉庆会典事例》作“拉噶孜”,《西域同文志》作“纳噶尔宗”。又名浪卡子宗。1960年与白地宗合并设浪卡子县。“纳”藏语“鼻”之意,“卡”意为“白色”,“子”即山“尖”。该地地形如鼻,色白,建民居于此山尖(高处),故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吐蕃时期属约茹管辖。元世祖至元五年(1268年),元朝在西藏清查户口并封设十三万户,“羊卓万户”即为介于卫、藏之间的一个万户。14世纪中期,帕竹地方政权在西藏开始设“宗”的建制,浪卡子宗大约在此时即已建立,宗所在地在现浪卡子“穷曲”山上。1953年,中共江孜分工委向浪卡子派工作队。1954年噶厦分设浪卡子、白地两宗,归洛喀基巧管辖。1960年,浪卡子宗和白地宗合并设浪卡子县,打隆与岭▉合并设打隆县,均划归江孜专区管辖。1964年江孜专区撤销,浪卡子、打隆二县划入山南专区,同时撤销打隆县,并入浪卡子县。1970年,山南专区改为山南地区,浪卡子县仍归山南地区所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