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划代码:120103000000
    地名由来:1956年因位于海河以西更今名。

    历史沿革:1945年析天津县乡区二所、五所各一部分置天津市六区。1956年因位于海河以西更今名。1958年南郊区并入。1962年恢复河西区原建制至今。1949年以来城区迅速向西南方向发展。50年代建成西南楼工人新村和尖山、佟楼居民住宅楼群。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建成小海地和体院北两片大型居民住宅楼群,至90年代初大部平房住宅改建成多层住宅楼群和高层住宅楼。

    河西区为天津市中心区之一。明末始见村落记载,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势力侵入,1895年境内东北部部份地区被辟为德国租界,1937年又遭日本侵略者的占领与掠夺与欺凌。解放前,其东北部是军阀政客、达官显贵、洋人买办的乐园;中部是各地穷苦劳动者聚居的“五万杂处”之地,多为城市贫民中的最低层;西南部是以农耕为主的分散的农家村舍。岁月沧桑,河西人民在这块土地上,深受外国侵略者和国内反动统治阶级的双重盘剥与压榨,吃够“三座大山”的辛酸苦辣的滋味,是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典型地区之一。河西人民为翻身解放,反对侵略,反抗压迫,谱写了许多坚持正义、不畏强暴、同仇敌忾、为国捐躯、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

    解放后,河西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广大人民群众获得了新生。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河西这个天津传统工业基地之一,正向高新技术迈进,区街经济已有相当规模的工业生产格局;区内商贸业以其多种体制、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竞相发展,步入了市场经济大流通的繁荣时期;以天津市涉外中心的友谊路为依托,充分发挥其独有的地理优势,逐步增强了河西对外开放的空间和力度;全区在大范围地开展旧区改造与新区建设的进程中,率先在全市完成成片危陋平房改造,居民深受其惠;河西普教事业曾连续多年获得市级或全国先进称号的殊荣,首创的社区文化成为全国推广的典范,加之市属,大专院校、文艺团体。科研单位及其名人专家云集境内,构成了比较发达的文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