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年初,洋彩电展开全面反扑,他们以技术作为“先锋”,带着所谓世界 新技术的东芝“飞视”、“晶湛”系列彩电,索尼“贵翔ex”,飞利浦第三代“莹彩”等产品,第一个轰击中国市场。
“狼又回来了”!热衷于价格战、概念炒作、技术浮夸的国产品牌大呼。面对无“芯”的尴尬,人们开始怀念起当年带领国内企业,将垄断中国市场长达10年之久的洋品牌快速击退的民族英雄,业内外无不将希望寄托于中国的“彩电大王”。---长虹,能否再一次扛起捍卫民族工业的大旗?
主动选择“与狼共舞”
随着新千年的钟一声敲响,全球第一台真正拥有自主机芯的“精密显像”彩电---长虹dp2998顺利下线。此刻起,中国的彩电大王将再次与松下、索尼、飞利浦等国际巨头们展开新一轮的高层次技术角逐。
长虹“精显”与东芝“飞视”、“晶湛”,索尼“贵翔ex”,飞利浦“莹彩”几乎同一时间选择在中国上市,并非偶然。1996年以后,在国产品牌低成本优势的牵制下,洋彩电在中国长期处于惨淡经营,然而随着近两年他们在中国的迅速本土化,开发、制造和营销成本成倍降低,加上国产品牌无序竞争带来的技术下降、创新滞后,国内市场(特别是高档产品消费层)正为长期掌握核心技术的洋品牌创造着机会。为此,长虹敏锐地意识到,终有一天,洋品牌会以新技术优势卷土反攻,收复失地。1997年6月,长虹以“精密显像”技术方案作为代价,与世界权威芯片开发商---美国硅谷ndsp(非线性数字信号处理)公司联合进行基于模拟电视和hdtv(高清晰数字电视)技术的芯片开发。
2000年6月,世界第一块 先进的“精密显像”芯片在中美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合模,作为合作方,长虹在全球第一家应用这项新技术。自此,中国企业不能掌握甚至应用世界 新彩电技术的历史宣告结束。与长虹“精显”彩电的“逐行扫描+60hz变频+铝钛合金外观”相比,索尼、东芝等洋品牌首次面市的单一的逐行扫描彩电相形见绌。作为对民族工业的誓死捍卫,长虹准备将这一技术转让给其它国产品牌,面对洋彩电新技术的咄咄逼人,国产彩电企业将彻底从价格战的漩涡中摆脱出来,紧紧抱成团,如同当年击退洋品牌的进攻一样,再一次齐声说“不!”。
日、美模式之外的第三种模式
透过洋品牌战略性的反攻事实,人们明显地意识到了民族品牌这几年无序竞争造成的恶果开始显现。特别是2000年,在国内企业内耗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国外品牌一边跟随跳水,一边赚取高额利润;消费者在享受降价带来的实惠的同时,也更多的是对国产彩电的品质越来越怀疑。于是,业内外纷纷声讨“中国无核心技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和压力下,众企业要么因“无芯”应对而空唱《国际歌》,继续充当组装厂,要么削尖脑袋开发“核心”软件。---到底该走哪条路?
我国彩电业走过的路与日本极为相似。长期学习、采纳美国技术的日本人通过技术创新,采用精加工工艺和融入先进的管理,使其产品素质超过了美国,造就了松下、索尼等世界彩电巨人。然而,到目前为止,世界上 先进的彩电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美国人手里,索尼第二代“贵翔ex”准备采用长虹-ndsp“精显”芯片,正是缘于此。但是面对差距,日本选择了专心做产品,创新整机技术,成绩斐然,美国人也趁机只做前端开发,将日本企业作为技术嫁接的对象,形成自然分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