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请进入 湖南阳光电子学校 已关注:人 咨询电话:0731-85579057 微信号:yp941688, yp94168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公布了300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西柏坡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名列其中。西柏坡作为党中央解放全中国的“ 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当年村东60多亩的大院是中央机关驻地以及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居住地。这座有着特殊意义的大院在解放后易地复建,还原了新中国历史上那段不能磨灭的记忆……
图中上面这座建筑
□范文杰 范浩天
巍巍太行东麓,粼粼柏坡湖畔,葱茏秀美的坛坛垴下,拥抱着一个占地面积16440平方米的大院,这里不仅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领袖的旧居,还有军委作战室、九月会议会址、七届二中全会旧址、中央机关小学旧址,以及许多工作人员和警卫人员的宿舍等。来这里参观的许多人认为这就是当年毛泽东和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所在的大院。其实这是搬迁复原后的中央大院,只是当年中央旧居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一个浓缩的景点。
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原貌
当年的西柏坡,背靠青山,南邻稻滩,滹沱河擦滩而过,是个山清水秀的鱼米之乡。全村85户人家,一条北南走向的恶石沟把该村分为东西两岸。东岸占地60余亩,居住着13户村民,还有几个打麦场和一些空闲地。中央选址这里后,6户村民主动迁出,把房院让给中央机关,中央在此又新建了一些房子。不论公房还是民房,除朱德的三眼石洞外都是依地形而建的土坯房。中央在这里的驻地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央大院、四个小院。
村东岸有个老鼠岭,岭南面自东而西,依次为周恩来、任弼时、毛泽东、刘少奇、董必武的住所,毛泽东与刘少奇住所之间是军委作战室。此外还有杨尚昆与廖承志住室、机要室、工作人员住室、中央机关小学、收发室等。这一片建筑比较集中,房院前原为村民的打麦场,中央移驻后成了露天舞场和电影放映场地。稍西一点居住着几户村民,民房之间是中央的中灶食堂,也就是九月会议会址。稍北的闫根绪家,房顶建有天窗,是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的联合小灶。
这一大片房子较多,东南北三面有围墙,北边两个小门,南边一个大门,西边无围墙,总体呈长方形。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中央大院,被当地人称作西柏坡的“中南海”。
“中南海”往西,穿过几户民居,有一处不规则的小院,东西北三面有房,南面是围墙,大门开在西北角。西房五间跨度,有2个小天窗、10个大窗户,南北都有门,北门上挂着个“小礼堂”木牌,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就在这里召开(开会时改走南门,北门改为主席台)。这是第一个小院。
小礼堂院西侧,土堾下紧连着大伙房院。东房10间是厨房,房顶有天窗,房后有烟囱。南北房各3间,是炊管人员住室。院子较大,也是露天饭场,院中有一水井,西临恶石沟,没有围墙。这是第二个小院。
从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向北,沿恶石沟缓坡而上约100多米,村民仍称这里为恶石沟,中央称之为后沟。这里有两个小院。西边的一个是政策研究室和中央招待所,后排12间,大部为单间,跨度较小,是工作人员住室。前排3幢房,跨度大,房间也大。中间的大厅是跳舞厅和会议室。西边的一个大房间是接见苏共特使米高扬和北京起义将领傅作义将军以及李宗仁派出的“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的地方。该院四周有围墙,朝南是砖门楼。这是第三个小院。
由此往东,紧连着朱总司令居住的3眼石窑洞和工作人员居住的4间西配房,没有东房和南房,这是第四个小院。
从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往西约60米处,恶石沟西岸有一片小树林和两个打麦场,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全国土地会议就在这里开了近两个月。
老鼠岭上有一报警钟和值班室。山岭中有232米长的防空洞,南边三个口,北边一个口,分别连接着五大领袖住所和中央机关。
此外,村西岸住着陈伯达,西岸后岭上开挖了12个土窑洞,住着部分工作人员。西岸还有警卫连食堂、马棚、猪羊屠宰场、豆腐作坊等。
建屏县曾在此办校十年
中共中央进京时,长江以南还没有解放,战争的硝烟尚未消散,由于连年战争,国家和老百姓都很穷,为了充分利用这里的几百间房屋,中央把旧址交给了建屏县政府后,县政府又交给了建屏师范。除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几处领袖小院未占用外,大房间都做了教室。朱总司令的三眼石窑洞和工作人员住的小房间都成了老师办公室和学生宿舍,招待所的小灶成为老师小伙房,大伙房成为学生伙房,七届二中全会会址仍是小礼堂,篮球场成了小操场,中央大院的露天舞厅成了大操场。1953年12月建屏师范迁走后,西柏坡完小和乡政府又迁入这里,一住就是6年。
1955年,在这里成立了两个人的纪念馆筹建处,一位是“老粗”出身的梁德胜,一位是知识分子出身的蒋又朋,由蒋又朋任馆长。
当时,中央旧址尚未对外开放,所有院落科室门上都没有牌子,更没有解说词。偶尔有人来参观,蒋又朋就简单介绍一下。1957年中国科学院的下放干部是第一批客人,蒋馆长忙不过来,就拉完小的老师帮忙。后来为了方便游人参观,蒋又朋请洪子店小学教师王福三为各院落科室写了两个型号的木牌,牌子均为横书、白底、红字。小牌子长30厘米、宽10厘米,写着“毛主席办公处”、“朱德办公处”、“中央政策研究室”等;大牌子长70厘米、宽50厘米,上面除写着名称外,还有简要说明。九月会议会址、七届二中全会会址、防空洞北口槐树上、西柏坡村东公路边等处都挂着大牌子,现在许多老照片上这些牌子仍清晰可辨。这些牌子在当时无讲解员的情况下,起了不小的作用。
机关学校在此一直占用了10年, 直到1959年岗南水库蓄水时才迁走。
新中央大院的复原建设
1959年岗南水库动工前夕,河北省古代建筑修整所对中共中央旧址详细地进行了测绘、制图、拍照,对文物及房屋木料逐一编号登记。纪念馆筹建处在柏坡岭上临时建了三幢大房间,将其严密收藏、妥善保存,准备复原再建。由于种种原因,这项工作被耽搁下来。
1966年12月,国务院决定“在毛主席和党中央住过的西柏坡附近,建立西柏坡纪念馆”。经过实地勘察,中共中央旧址复建选址在距原址西北约1里的一个小山坳里,海拔比原址提高了57米。
1970年,由国家投资,平山县革委会抽调精兵强将组织实施,县直有车单位轮流义务值班,削平了一个山头、填平了两个沟壑,仿照原址地貌开挖出了16440平方米的一片平地。当时,柏坡公路缑家庄至西柏坡一段道路不通,所有运料的车辆都得通过马蹄山或古月镇绕道而行。两条公路上,每天车水马龙,运料的汽车络绎不绝,建筑材料从柏坡岭一直堆放到了三里外的梁家沟。
为了把复建的房屋建设得更接近原貌,周恩来总理还亲自找来三张当年在西柏坡的照片,虽然背景模糊,但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址的房屋建筑基本上按照与原址1∶1的比例复原,所不同的是,土坯墙换成了砖墙,表层又抹上了黄泥;房顶木料上层又加上了钢筋,而后用沙浆泥封顶。这样外旧内新的建筑,既坚固又保持了原色原貌。
1971年5月,复建工程首先复原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董必武的旧居以及七届二中全会旧址、九月会议会址、军委作战室旧址,并开始接待观众;1978年,复原了军委作战室两厢房、机要室、收发室、防空洞等。1978年5月,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30周年时,4100平方米(2004年又扩建为6100平方米)的陈列展览馆建成布展,旧居和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1980年5 月,刘少奇主席的冤案平反后,又复原了刘少奇旧居。1985年 5月,复原了毛泽东、周恩来等接见苏共特使米高扬、北平起义将领傅作义及国民党谈判代表邓宝珊等人的旧址。到1987年,中共中央大院内共恢复建筑面积2690平方米,后又恢复了刘少奇前院的新华社。每个旧居小院内的树种均按照原样栽植,并在四周圈起了围墙,基本恢复了中央大院的历史风貌。
1982年3月11日,国务院把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中宣部将其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1年,国家旅游局将其命名为5A级旅游景区;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西柏坡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名列其中。现在,每天来西柏坡参观的游人如织,高峰时可达2万余人,成为人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经典景点。
范文杰:81岁,平山县退休干部。曾在西柏坡读过师范、任西柏坡完小校长和西柏坡公社书记,亲眼见证了中央大院原貌和变迁过程。退休后,致力于西柏坡史料研究,出版、发表4本专著和千余篇文章。
.(编辑:江洲装修工培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