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请进入 湖南阳光电子学校 已关注:人 咨询电话:0731-85579057 微信号:yp941688, yp94168
根据我担任国际学校咨询委员与学校互动的经验,教师在规划国际教育的文化相关课程时,往往因为“文化”概念不易清楚界定,范围广泛,难以掌握,导致在设计规划文化相关课程时缺乏头绪,难以介绍一套循序渐进有系统的内容架构。若观察学校所规划国际教育的文化相关课程也可发现,课程内容大多着重在可体验的具体文化内容,如饮食、传统服饰、传统建筑、音乐、交通工具等,较少触及深层的抽象文化内涵,这种情况也可见于国际交流活动中。因此,我在此引用Edward T. Hall的“文化冰山”(cultural iceberg)概念,作为教师规划国际教育之文化相关课程概念架构的参考。
若我们将文化视为一座冰山,则文化可被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水面上的表层文化,另一部分则是水面下的深层文化(可参见图片)。所谓水面上的表层文化,是指我们我可运用五种感官知觉到的文化,如绘画(视觉)、音乐(听觉)、美食(味觉与嗅觉,当然也有视觉,甚至听觉)、服饰(视觉与触觉)。一般而言,当我们与外国人接触或进入不同文化情境时,我们首先意识到的是水面上的表层文化,我们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大多集中于此,我对小学生参与国际交流的研究结果便显示这种现象。
虽然水面上的表层文化可能是有趣且迷人的,然而,有80%的冰山是在水面下的,换言之,大部分的文化内容是属于水面下的深层文化,是无法用五种感官知觉到的,,但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深层文化是表层文化的基础,可用来解释为何特定文化中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特定的文化表现。这些水面下的深层文化可包含五个不同面向:沟通形式与规则(如关于脸部表情、姿势、眼神接触、不同情境中的对话方式、以及声调的规则)、态度(如对工作、规则、权威、合作与竞争、性别角色、长者、死亡的态度)、规范、价值观(如对好坏、美丑、对错、公平与否、是否符合正义原则、清洁或脏污的看法)、世界观(如对人性、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时间的运用、以及社会的组织方式的看法)。
根据以上“文化冰山”的概念,教师在介绍国际教育的文化课程时,应先从水面上的表层文化开始,让学生们接触具体的文化内容,因为这些内容往往是具体且可以体验的,容易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也较容易理解,而这也是目前大多数教师介绍文化课程或交流活动时会采用的内容。然而,在完成表层文化的认识之后,教师应更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深层文化的五个面向。举例说明,当教师带领学生赴日本进行教育旅行时,在学生认识抹茶的喝法或品尝抹茶后,应该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日本茶道的规范,并思考茶道背后所蕴含心境清明、心思平静、敬人敬物的生活态度,以及与他人和万物合谐共鸣的世界观。
后,我也要在此提醒,对于外语文化学习课程的规划不能仅限于外语文化的介绍与认识,还应与我语文化进行对照与比较,如此才能达成跨文化反思的目的。然而,在比较异同之余,也要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会有此差异?”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教师除了应指导学生思考不同文化所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差异外,还要引导学生回到水面下的深层文化,让学生反思人们的沟通形式与规则、态度、规范、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如何反映在表层文化,进而导致文化间的异同。惟有如此,学生才能超越表层文化的认识与比较,获得有深度的跨文化理解与反思。
(整理:辽中电工考证培训学校)
湖南阳光电子学校教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