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请进入 湖南阳光电子学校 已关注:人 咨询电话:0731-85579057 微信号:yp941688, yp94168
美丽城市建设,又获“海绵”助力。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近期通过“省级评审+城市评审”的方式,对2021年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进行了选拔, 终确定了首批20个“全域海绵”示范城市,目前已完成评审结果公示。这是三部门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中央关于建设海绵城市的要求,在战略层面的推动举措。从局部试点到全域示范,意味着中国的海绵城市建设迈入了系统化全域推进阶段,美丽城市、美丽中国建设再添助力。
战略层面的科学决策,还需依靠有效的具体措施来落实。“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实施方案编制大纲”提出,以海绵城市建设为统领,统筹实施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地下空间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中国建设报》: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除了科学的规划设计外,实施方案的系统化至关重要,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一个老师决定学生变化的速度。好老师是学生成功的一半,要求在区域流域、城市、设施、社区等不同层级进行系统研究。其中社区尤其是老旧小区改造直接同居民 切身的利益和感受关联,在解决居住社区设施不完善、公共空间不足等问题时,更需要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充分利用居住社区内的空地、荒地和拆违空地增加公共绿地、袖珍公园等公共活动空间,实现景观休闲、防灾减灾等综合功能。作为美嘉园项目景观总设计师,请谈谈该项目在景观设计方面有哪些创新特色和亮点,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具体问题和困难;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有哪些需要重视的细节。
刘雄:美嘉园项目是在景观效果与海绵城市功能融合的认知过程中衍生出来的V2.5阶段产品。现如今景观效果与海绵城市功能融合已从V1.0阶段发展到V4.0阶段。(V1.0:认知措施阶段;V2.0:融合措施阶段;V3.0:生态雨水管理阶段;V4.0:新生态观设计阶段。)美嘉园项目的海绵城市与景观同步设计,在总体上处于V2.0阶段,但在雨水管理的慢排系统上进行了生态创新,所以将其定义为V2.5阶段产品。项目特色和亮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海绵城市理念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一方面,从项目规划到项目竣工阶段,建设方要求全面介入并深度参与景观与海绵城市设计中,重点把控项目的道路布置、场地竖向标高和景观空间效果。另一方面,从雨污水管线走向选择、地库顶板排水方式至地表径流组织等,海绵城市理念贯穿项目全过程。建设方对海绵城市的重视和事前控制,对项目的融合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二是因地制宜的设计与审查。结合项目整体规划布局与产品类型特征,选择合理的下凹绿地形式(“千岛式”与“山谷式”)。其中高层区的千岛式下凹绿地,是将地形与植物组团设置在登高面四周,中间绿地形成下凹湖体区,而一个个组团则是湖体上的岛屿。这样既解决了消防登高面空间过大的问题,又丰富了景观空间与景观效果。洋房区的山谷式下凹绿地,是充分利用洋房出户1米多的高差,两户之间形成山谷下凹,并在出户区营造微地形和植物组团。既实现了周边雨水的收集,又满足了北侧建筑的透气需求。“渗蓄排”(上留、中蓄、下排)体系也是项目中海绵技术的一大创新,是为解决滨海区域土壤黏度高、不利于蓄水的有效措施。通过实施上述措施,项目虽满足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年径流总量污染控制率两项指标,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三是成本较低。美嘉园项目的增项成本主要来源于“渗蓄排”体系和去污消能雨水簸箕两个新型海绵设施的试验。经过测算,每平方米的增项成本仅十余元。
美嘉园项目虽然较好地实现了景观与功能的融合,获得了社会的赞誉和居住者的好评,但在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尤其是在多专业协作和现场竖向的控制上。
虽然在施工招标和施工图交底阶段已经给施工单位进行了海绵城市重要性和注意事项的答疑培训,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是遇到了“渗蓄排”体系的暗埋管与其他管线冲突、溢流井与种植冲突等各类问题。经过反复研究和试验,采用重复多次放样法,即在地库顶板回填土、管线预埋、井体施工、地形营造、铺装小品、植物种植、水电安装等每一个阶段,都进行整体放样定位, 终实现从基础到表层的多专业协调和统一。
多专业融合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更大的争议在于道路竖向的控制。取消道路高侧石、取消道路雨水口、取消道路纵坡……这些做法完全颠覆了传统思维。凭借着V1.0阶段的项目经验,我们坚持“按图施工”。2020年的7月30日,项目现场1小时降雨量达到了80毫米,雨后1小时,道路无积水、出行无阻碍。事实证明,海绵城市建设是可行的,雨后效果也非常理想。
通过多个项目的实践,我们积累了大量的景观与功能融合设计的经验,同时也发现海绵城市建设的两大痛点,一是将海绵城市作为单一的工程专业来管理,缺乏联动。二是将海绵城市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被动开展。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5方面的经验,即制度化、标准化、可量化、目标化、示范化,助力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一是制度化。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很多,但将管理法制化的不多,内容全面且操作性极强的管理并不完善。只有不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建立科学全面的海绵城市建设制度,才能保障海绵城市建设的稳定、健康发展。
二是标准化。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标准化,才能全面实施。但因地制宜又是海绵城市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既要标准化,又要因地制宜,貌似自相矛盾。单从下凹绿地来说,在不同区域表现出不同的功能。北方的下凹绿地是让土壤多涵养雨水;南方的下凹绿地是为解决雨季的缓存和缓释;东部的下凹绿地是让雨水尽可能的下渗;西部的下凹绿地是为了蓄存住雨水。若要制定一个全国通行的标准,定是众口难调。但在同一个区域,根据气候、土壤等区域本底特征,可因地制宜地形成统一的标准。这就需要在不断实践中总结和提炼,让各地的海绵城市标准,既符合统一标准,又具有地方特色。
三是可量化。目前,海绵城市建设基本实现了数据量化,但在执法的量化上仍有豁口。只有执法的量化,才能让执法规范化、可预期化,进而大众化、普及化。执法的量化,主要体现在审查的量化和验收的量化。
四是目标化。制定严格具体的绩效考核目标,是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系统高效运作的有效方式。首先,它是一个具象性的评价指标,所有人都能看得见、摸得着、可衡量、可监督。其次,运用海绵城市理念,采用系统的方法、统筹的思路综合治理城市内涝。 后,解决城市内涝的同时,可以助力美丽城市建设,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实现一举多效。
五是示范化。高品质打造海绵城市的示范区或样板段,宣传海绵城市的建设意义与社会价值,发挥海绵城市项目的示范作用。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的示范效应,让越来越多的人对海绵城市产生更充分的认知,从而成为新时代海绵城市建设的主力军。
《中国建设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意见》提出,在城市建设和更新中留白增绿,结合空间和竖向设计,优先利用自然洼地、坑塘沟渠、园林绿地、广场等实现雨水调蓄功能,做到一地多用。“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申报条件”提出,建立海绵城市、地下空间、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城市绿地等设施运行维护的制度,明确运行维护主体;制定本地区海绵城市设计方法、关键参数、植物选型指引等。其中城市绿地、植物选型指引都是跟城市景观息息相关的内容。请从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维护等全过程视角,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把把脉。
刘雄:好看、耐用、好用、经济,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一是提升+海绵城市的观感,实现好看。从观感角度,海绵城市设施大体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场景设施,强调的是与景观、场所的无缝融合,具体表现在下凹绿地、雨水花园、透水铺装、景观调蓄水体等海绵设施。下凹绿地与雨水花园,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审美,由以凸为美转变为以凹为美,这需要与道路铺装、地形植物进行充分结合。透水铺装的美观,追求的是接近或达到代替传统铺装的质感,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装饰性的缝隙处理,如台湾的“JW生态工法”。另一方面是全透水面层的质感美化,目前市面上的砂基透水砖粒径可控制在70目以上,面层还能幻彩处理,质感效果已超越传统铺装。景观调蓄水体具有海绵功能,与传统景观水体效果差不多。第二类是产品设施,溢流装置是 典型的海绵设施产品。在项目中,我们尝试在满足功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少布置,且与种植绿地融合,具有小型化、隐蔽化及工艺化等特点的溢流装置。溢流装置的工业化、产品化、标准化,是海绵城市建设走向成熟的标志、走向普及的关键。
二是保障+海绵城市的品质,实现耐用。海绵城市建设采用产品的耐用性能越接近传统材料,越有可能取代传统材料。透水铺装、溢流装置和蓄水模块,这三种设施在耐用性上有比较高的要求。在产品的研发上,既要保障产品持续开发的技术能力和必要的资金实力,也要采用谨慎性原则,先在可控的小范围使用,逐步在情况复杂的区域大范围推广。总之,海绵城市建设产业的持续发展,需要政策与资金扶持,才能研发出多类型、高性能的产品。
三是试验+海绵城市的运维,实现好用。从本质上讲,海绵城市建设产品应具备绿色属性、自洁特性、自我平衡及维护简单等特点,既符合产品本身的品质要求,又符合海绵城市理念。例如,溢流装置在不影响溢流功能的前提下进行截污控污,还能实现污染物的自我消纳。而透水铺装则是在透水与抗污之间寻求自我平衡。透水性来源于颗粒的存在,而颗粒感是不利于自我清洁和表面抗污的,因而透水铺装的表面抗污能力和自我清洁能力成为行业发展的一大难点。目前市场上,面层在粒径70目以上的透水铺装能够很好地实现搓泥而不留痕,透水铺装的抗长青苔能力,通过配方的调整也基本得到处理,但对于油污的清洁依然无法解决。
四是追求+海绵城市的可控,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中国建设报》:美丽城市,“表里如一”,“面子”“里子”兼具。海绵城市建设,更应如此,要将自然生态功能融入到景观中,做到功能和景观兼具,这已经成为业界共识。创新无止境。虽然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历经6年多时间、30个试点城市的创新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依然存在不少需要继续探索的领域和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景观和功能的融合。请结合自身实践经验,谈谈我国当前的海绵城市建设尤其是在系统化全域推进过程中,在景观和功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实现景观和功能的有机融合。
刘雄:在系统化全域推进过程中,在景观和功能方面主要存在思想认知的问题,具体表现在认知错误与片面化两大方面。认知错误在于对海绵设施的认知偏差,其中下凹绿地就是个典型案例。一提及下凹绿地,让人浮想联翩到积水,滋生蚊虫,臭气熏天,故而反对在楼前屋后做下凹绿地的呼声特别强烈。再加之设计师本身专业水平程度不一,认为下凹绿地不利于植物生长,索性取消下凹绿地。认知片面化在于对海绵城市的认知局限。不少人认为建设海绵城市,是政策规范的要求,是同政府分担责任,是为了缓解城市内涝,解决民众关切,而对项目本身无任何意义。
结合美嘉园、金地旭辉等项目经验,对如何解决思想认知上的问题、实现景观与功能的有机融合,提出如下几条建议:
一是准确认知景观的历史演变过程。我国的近现代景观,从模仿欧式园林开始(如地中海风格、德式风格等)。首先,它是面向大众的园林;其次,富有优越而高雅的造型。这个阶段,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二是充分理解海绵城市的功能属性。海绵城市 初是基于缓解城市内涝、治理城市病提出的解决方案。随着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启动,我们逐渐认识到海绵城市是用生态的方式进行雨洪管理。继而,通过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经验的总结,我们发现海绵城市是一种面向未来、新型的城市发展方式;是一种韧性的、自循环的、少维护甚至免维护的、少消耗及少破坏的生态引领建设模式。
作为新兴产业的海绵城市建设涉及较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需要多专业、多部门、多环节的协调合作。因此,在建设过程中科学合理运用系统性思维,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增强城市“弹性”和“韧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是熟悉掌握海绵城市的措施多样性。海绵城市, 根本的是要系统协调涉水体系,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总量污染控制率、雨水径流峰值流量的指标控制。因此,能解决涉水问题的措施,能满足指标的措施,均可采用,且在不断升级优化中形成规范标准。同时,措施的运用也应更为广泛,从室内到室外,从地上到地下,无处不与场景相融合。我们应该放开视野,不局限于海绵城市规范中或书籍中提及的类型,还有丰富的海绵城市措施等待我们去探索与实践。海绵城市措施多样化,才能更好地促进景观与功能的有机融合。
四是颠覆传统再创新海绵城市建设模式。海绵城市从命名的那一刻起,就肩负着颠覆的使命。颠覆传统,意味着再创新。我们要运用系统思维管理项目,将雨水控制纳入项目决策关键因子,实现以凹为美的景观效果。因此,我们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 终归纳出5种项目建设模式及对应的景观风格,分别定义为岛屿式、围合式、浮桥式、复合式和坑塘式。通过建设模式的再创新,能够更好地实现景观效果与海绵城市功能的完美融合。
《中国建设报》: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措施的施行,根本目的还是在于坚持问题导向,从城市积水内涝、水环境及人居环境差、居住社区设施存在短板等人民群众 关心 直接 现实的突出问题着手,分析“十四五”期间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显而易见,海绵城市建设,为解决“城市看海”而生,却早已超出治理内涝等“城市病”的单一范畴,开始从 初仅仅具有热词效应的概念,真正落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的初衷上,成为指引中国特色城市发展的一种全新理念和方式。请谈谈“十四五”期间,我国在全面推进美丽城市、美丽中国建设过程中,还有哪些“海绵力量”可以吸纳借鉴。
刘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海绵力量”,亦可称之为海绵城市理念的形而上。在海绵城市理念的指引下,构建“系统思维、价值思维、长效思维”三大创新模式,颠覆传统,运用分布式理论,采用精细化管理,建设韧性城市、生态城市。“海绵力量”助力美丽城市、美丽中国的建设,主要体现在创新引领新生态设计理念、以量化指标构建考评体系两个方面。
深入研究并持续推动新生态设计理念。新生态设计理念,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同等尊重。新生态设计理念下的城市环境,是有益无害、生物多样、自循环生长、和谐有趣、人与自然平衡共生的生命共同体。链接人与自然的活动场所,是安全、舒适、洁净、耐用的品质空间。
建立公开的核心指标和量化的绩效考评体系。聚焦民生关切,运用数字手段进行指标化与量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依据群众关切的不同维度进行指标化规整,进而形成可量化评价和描述的数字指标体系。依据数字指标量化成果构建绩效考评体系,为回应群众关切提供决策依据,并接受群众监督。
.(编辑:尼勒克水电安装培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