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请进入 湖南阳光电子学校 已关注:人 咨询电话:0731-85579057 微信号:yp941688, yp94168
[ 汽车之家 行业 ] " 盖房子的、做手机的、造火箭的、卖家电的,都开始造车了,你 后会买那家的车呢?"
近,一道关于造车圈的搞笑选择题流传颇广,令人捧腹之余,展示出当下汽车圈的盛况。造车界派系林立,不同背景、不同规模、不同理念的企业纷纷加入造车大军,都希望讲一出宏大的造车故事。
五大造车门派集结
3 月 30 日,雷军宣布小米将成立全资智能电动汽车子公司,正式跨界进入造车领域。欲造车的小米也毫不差钱,账面资金充裕。于是," 雷布斯 " 计划首期投入 100 亿人民币,10 年内投入 100 亿美元。
雷军亲自带队,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席执行官,让小米造车的消息瞬间被刷屏。这意味着,造车赛道上的参与者越加多元化,往后也不再是特斯拉、" 蔚小理 " 这样的先行者搅弄风云。
传统派主要指从传统汽车集团独立出来的新智能电动品牌。比如,岚图汽车以造车新势力的形象展示在公众面前,不过其背后依旧有着东风汽车的强大支持。此外,还有上汽集团的 R 汽车,一直被看作是上汽改革的新产物。
除了中国品牌下的传统造车势力,还有大众、通用这样的海外品牌,虽然没有采用独立的品牌架构,但是他们推出的智能电动汽车不容忽视。他们在燃油车领域积累了强大的品牌优势,我们也将其划分至传统派。
互联网派则是蔚来、小鹏和理想为代表的互联网背景的造车新势力,他们的创始人均来自于互联网企业,并且是跨界造车的先行者。他们在上一轮的造车潮中杀出重围,实现海外上市,获得资本的亲睐,也为新进入者树立了信心和标杆。
如果说 " 蔚小理 " 是首轮跨界造车的代表,那么科技派则是掀起第二轮造车潮的中坚力量。2021 年以来,百度、小米、苹果、滴滴、OPPO、360 等企业纷纷宣布造车,以各种姿势杀进智能电动车行业,谋划自己的造车大业。
造车派系分类
派系代表企业备注
传统派东风岚图、上汽 R 品牌等主要指传统背景的智能电动品牌
互联网派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创始人主要来自互联网企业
科技派
百度、小米、苹果、OPPO、滴滴、360 等主要涵盖智能手机、出行、搜索引擎等领域的跨界造车公司房产派
恒大汽车、宝能汽车房地产背景的跨界造车公司家电派创维汽车、美的汽车等家电界的跨界造车公司
信息来源:网络公开报道;制表:汽车之家 行业频道
科技派与其他流派不同的是,他们多为平台公司,汽车经验虽少,但资源丰富,资金雄厚。平台型公司 重要的任务便是获取用户,造车便是他们获取用户、流量以及延申业务场景的重要方向。
房产派则首推恒大和宝能,恒大汽车在上海车展一次亮相 9 款车型,赚足了众人的目光,也显示出 " 壕 " 的一面。恒大和宝能均从地产行业杀进汽车领域,因此我们将其归为房产派。
造车大军中,也不乏其他流派,比如家电派。创维汽车让 " 电视大王 " 黄宏生又火了一把。不过,黄宏生踏入造车领域已经已经有不少年头,早期主要集中在商用车领域,此次把目光聚焦在乘用车,足见其野心。据悉,海尔集团近期也与上汽集团合作,进入造车行列。
掀起第二轮造车潮?
造车大军浩浩荡荡地杀来,让汽车行业无比热闹。那么,此前辟谣 " 绝不造车 " 的跨界者们,这次为何不惜投入重金,以 "ALL IN" 的姿态,发起造车大战?造车究竟有何魔力?
时代在变。智能化、电动化议题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顶流和主流。麦肯锡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25 年智能汽车潜在经济影响为 2000 万 -1.9 万亿美元,位列十二大颠覆技术的第六位。
从政策面来看,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有增无减。据统计,2020 年以来,国家层面的新能源汽车相关支持政策就超过 15 个,涵盖造车准入门槛、资金支持、充换电建设等涉及新能源汽车的各个方面。在碳中和背景下,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性共识,中长期的政策走向利好,因此不断吸引新进入者。
智能电动汽车时代," 造车 " 也被赋予新的内涵。汽车朝着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的方向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车联网等技术的综合应用,让科技型企业看到了跨界造车的共通性,同时也看到了巨大的产业链空间和延伸价值,此时不造车更待何时?
有政策、有资金、有技术,便意味着可观的发展前景。各大造车势力需要在各自领域的瓶颈期到来之前,找到新的故事。所以,无论是传统派、互联网派,还是房产派与科技派,都几乎步调一致地进入造车领域,掀起了第二波造车热潮。
未来格局将如何演化?
不同的造车派系,谁将在智能电动汽车的赛道上占据一席之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经初具规模,但是跨界造车并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拿手本事,迅速抓住难得的窗口期。
传统汽车制造商已经意识到智能电动汽车时代的到来,以不同的方式探索着转型之路。传统派在张口电动化、智能化的当下,显得有些式微,但是其整车制造能力、品牌效应、多年的用户积累,是其他造车门派都艳羡的资本。大象转身固然有难度,但是成功之后,释放出的能量,绝不可小觑。
从以小米为代表的科技派为例,其操作系统和 AIoT(智能物联网管理平台)智能硬件或许将为其在智能汽车赛道上赢得竞争优势。其次,科技公司积累了大量的忠实用户,他们在与用户的频繁互动中,找到了属于各自的用户运营方法,这将助力其在造车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过,留给各大门派的时间并不会太长,这不仅要看谁的动作快、谁的规模大,还要看谁对汽车生态理解更为透彻,看的更为深远。
如今,无论是即将大象转身的传统派,还是小有成就的互联网派,亦或是跃跃欲试的科技派,他们都在争分夺秒地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从目前来看,各大门派在 2021-2022 年会陆续推出自己的当家产品。
正如马斯克所言,在强大的竞争对手们完成转型之前,特斯拉必须站稳脚跟。而蔚来创始人李斌也曾预测:" 真正的决战在 2023 年。"
编辑总结:
或许,会有不少人担忧,如此多的跨界玩家进入造车领域,在经过了激烈的竞争之后, 后还会不会像几年前那样一地鸡毛?上百家造车新势力们昙花一现,便销声匿迹。如今,智能汽车跨界玩家增多,第二轮造车潮到来。这并不见得是坏事,智能电动汽车行业拥有很高的天花板,足够容纳众多背景的公司加入。与其现在预判谁将分到更多的蛋糕,还不如想办法把蛋糕做大,让更多的玩家受益,也让广大用户受益。(文 / 汽车之家 李争光)
.(编辑:庆云家电维修培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