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请进入 湖南阳光电子学校 已关注:人 咨询电话:0731-85579057 微信号:yp941688, yp94168
历史
Ⅰ.命题依据: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为命题依据。
Ⅱ.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部分(20%),中国近现代史部分(35%),世界近现代史部分(45%)。
Ⅲ.考查形式、答卷时间与试卷结构
考查形式:开卷笔答,与思想品德科目合场分科合卷;卷面分值:100分;答卷时间:两科计100分钟。
试卷结构:选择题(40%),非选择题(60%)。
Ⅳ.考查能力要求
初中历史毕业统一考查,既是对历史学科知识进行全面的测试,又是对整体把握历史知识、归纳、分析和判断等思维能力的评价。按照认知理论的目标分类以及新的考试评价标准,并结合全市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确定初中历史毕业统一考查目标。
㈠知识层次的要求
考生要能够通过识读、记忆、表述、制表归纳、比较等方法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在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㈡技能层次的要求
要求考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够掌握基本的历史技能。如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能力,正确识读历史地图、准确指认和判断历史事物空间范围的能力,阅读古汉语的初步能力,运用逻辑方法进行判断和推理的初步能力,准确表达个人观点的能力等。
㈢运用层次的要求
考生要能够依据有关史料,通过独立思考,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产生个人的认识和判断,得出相关的历史结论。能在已经学到的知识、能力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即对其他的历史现象和现实问题进行较为正确的观察、分析和判断,形成新的认识。
Ⅴ.考查内容
中国古代史
㈠中华文明的起源
1.元谋人、北京人。
2.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
㈡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1.夏朝的建立。
2.商鞅变法。
3.齐都江堰、长城。
4.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
5.孔子、“百家争鸣”。
㈢统一国家的建立
1.陈胜吴广起义。
2.张骞通西域。
3.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4.《史记》、华佗、张仲景。
5.评价秦始皇。
㈣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赤壁之战及三国鼎立形成。
2.北民南迁和江南开发。
3.圆周率、《水经注》、《齐民要术》等重要著作。
4.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㈤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科举制度。
2.“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3.大运河、赵州桥、雕版印刷术。
4.唐诗的主要成就。
㈥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辽、宋、夏、金等政权并立。
2.宋词著名人物及代表作;《资治通鉴》。
3.了解“四大发明”。
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1.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
2.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3.明清时期的科技和文化。
4.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中国近代史
㈠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鸦片战争。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3.左宗棠收复新疆。
4.《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㈡近代化的起步
1.洋务运动。
2.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3.陈独秀、胡适是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
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五四运动。
2.中共一大。
3.黄埔军校。
4.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和农村革命根据地。
㈣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西安事变。
2.七七事变。
3.南京大屠杀。
4.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5.中共七大。
6.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㈤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重庆谈判。
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3.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㈥近代经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2.魏源、严复、詹天佑主要思想或成就。
(整理:安平电工培训学校)
湖南阳光电子学校教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