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请进入 湖南阳光电子学校 已关注:人 咨询电话:0731-85579057 微信号:yp941688, yp94168
破解“钱学森密码”的“背心院士”
42载痴心不改,高伯龙院士成功研制出尖端仪器激光陀螺
1980年,高伯龙在激光实验室从事研究。资料图片
2017年9月8日,高伯龙院士在病房坚持查阅资料。图/何书远
潜艇、驱逐舰、护卫舰、登陆舰、辅助舰,在苍茫大海深处,一艘艘中国舰船自由穿梭,乘风破浪,征服了浩瀚的大海,守护着中国的每一片海域。
它们每一次精准的航行,挺进深蓝的壮美航迹,都离不开一个仅手掌大小的尖端仪器——激光陀螺。它的诞生,历经20余年艰苦攻关;它的应用,经过40余年漫长跋涉;它的“生命”,和一个人紧紧相连。他就是中国激光陀螺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伯龙。
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高伯龙,生活十分节俭,几块钱的小背心是夏日的“标配”。他八十多岁高龄时穿着背心在电脑前工作的场景被镜头拍下,“背心院士”之名不胫而走。
在医院度过的 后三年里,他一刻也没有放下过挚爱的事业,“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我要抓紧!”
从小立志成为一名大科学家
高伯龙1928年出生于广西南宁,他的父亲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一直辗转各地工作。从小爱读科学家传记、科普知识的他受父亲的影响,立志要当大科学家。
1947年,高伯龙考取清华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功底深厚,成绩优异。1951年毕业时,他被清华物理系评为当届两名优秀学生之一,并被分配到中科院应用物理研究所。1953年9月,新中国第一所高等军事技术学府“哈军工”诞生。次年9月,高伯龙调入哈军工,成为物理教员。
1971年,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的钱学森将激光陀螺的大致技术原理写在两张小纸片上,交给了国防科技大学的前身——长沙工学院。然而,要依据纸上描述造出实物,无异于让一个从未见过火箭的人去设计火箭。后来,以高伯龙为骨干的课题组,就是依靠这两张纸片上的密码开始了激光陀螺的研制。
1975年,全国撤销基础课部,高伯龙离开讲台,被304激光教研室“收容”,该室做的研究正好是激光陀螺。数理功底极其深厚的高伯龙,结合实验进行了深入理论研究,通过大量计算,反推出激光陀螺的若干关键理论认识和结论,1976年1月提出了我国独有、完全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可借鉴的四频差动陀螺研制方案,并作了详尽的理论论证。
同年,在全国激光陀螺学术交流会上,进入该领域不到一年的高伯龙一鸣惊人——依照我国目前的工艺水平,如果继续仿制美国,想在十年内有所突破都不可能,只有四频差动陀螺因为降低了工艺难度, 有可能实现!此言一出,四下哗然,一个“新人”,凭什么口出狂言?但高伯龙用扎实的理论和计算说服了与会的众多专家。
次年,高伯龙所著《环形激光讲义》出版,该书是我国激光陀螺理论的奠基之作。
立“军令状”一年内解决问题
理论解决后,工艺难题如连绵高山,高伯龙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攀登。其中 难攻破的是激光陀螺的“命根”——光学薄膜。
“他身穿一件白色背心,一边开着镀膜机一边坐在电脑前编程。”团队成员李晓红记忆深刻,她刚分配到高伯龙团队报到的第一天,高伯龙不在办公室里,而在镀膜攻关现场。“那时候条件很差,夏天没有电扇和空调,整个工作间就像个大闷罐,院士经常穿个背心浑身是汗地工作,认真、执着。”
为尽快攻破镀膜工艺,他毫不犹豫当起“蓝领”。没有实验室和设备,高伯龙就在临时改造的废旧食堂里,用旧仪器上拆下的备件做加工;听说大理石膨胀率低,适合做光路系统的支撑平台,高伯龙就推着板车去长沙火车站建筑工地去捡大理石废料。一次天降大雨,高伯龙又出现在工地。看到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已经年近半百还这样拼命,工人师傅们被感动了,一起帮他装车……失败、重来、再失败、再重来,在一次次跌倒和爬起来中,激光陀螺坚若磐石,“淬火”而生。
1993年,激光陀螺工程样机在鉴定过程中突然出现问题,有专家说:“什么中国特色,原来是犯了原理错误,浪费了许多钱,就此画上句号吧!”
“请再给我们一点时间!”高伯龙在专家组面前立下“军令状”:一年内一定解决此问题!这是攻关 白热化的阶段,高伯龙带领学生龙兴武等人全力投入攻关。他夜以继日地工作,每天天没亮,就到实验室打开镀膜机。在精神和身体的双重压力下,,那一年他明显憔悴,体重下降了13公斤。
1994年,激光陀螺工程样机的鉴定顺利通过。
让海、陆、空有了“火眼金睛”
“用在武器装备上的激光陀螺,不能有任何问题,必须好用管用!”汗水在无声中流淌,时针在寂静中跳跃。团队加紧攻关,从镀膜、结构设计上进行改进。终于将“绊脚石”一一搬开,陀螺满足了地面各项实验中的高需求。
我国某型卫星,长期被图片成像不够清晰等问题困扰。为解决这一问题,航天某部来到国防科技大学请求支援。
怎么解决卫星对陀螺体积的需求?团队首先想到的是高伯龙。“高院士都这么大岁数了,还会‘出山’解决陀螺问题吗?”大家不免有些疑虑。凭着对激光陀螺的热爱,高伯龙二话没说,爽快地“受领”了任务。
从那时起,高伯龙办公室的灯光就常常亮到深夜。他要么和团队科研人员研讨技术方案和技术难题,要么独自设计专门用来核算相关参数的程序。这位倔强的老头,不顾自己已是耄耋之年,硬是凭借深厚的物理理论功底,在短短几天内将程序编写完成,论证了参数的合理性。
“高院士,我们的陀螺上天了!”卫星首次搭载激光陀螺发射成功时,高伯龙已缠绵病榻多时,当从学生口中得知这个消息,瘦削的老者在病床上如孩童般咧嘴笑出了声。42载痴心不改,他终于令我国海、陆、空、天有了“火眼金睛”,他终于等到激光陀螺飞天,耀我国防!
潇湘晨报记者 陈张书 通讯员 姚颜瑾 方娇 陈思 长沙报道
兴县电工培训学校,兴县电工培训班,兴县电工学校,兴县学电工的学校,兴县电工培训哪里好,兴县电工培训学校,兴县电工短期培训班,兴县电工培训学校地址,兴县学电工培训,兴县电工培训哪里好,兴县电工培训班,兴县电工技术培训.(编辑:hnygdzxx888)
(整理:兴县电工培训学校)
湖南阳光电子学校教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