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请进入 湖南阳光电子学校 已关注:人 咨询电话:0731-85579057 微信号:yp941688, yp94168
今年营改增全面推开将再减税数千亿元
企业负担减 发展动能增(政策解读·聚焦)
本报记者 李丽辉 吴秋余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全面推开营改增、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显著减轻企业税负,调动各方发展积极性。会议释放出的明确信号,引起了各方普遍关注:作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营改增今年全面推开,企业的减负力度有多大?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将产生哪些影响?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
前期试点已取得积极成效
“营改增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也是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点,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财政部财科所所长刘尚希表示,税制结构的优化,将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加公平的税制环境,是一项影响深远的供给侧重大改革。
营改增自2012年1月1日启动以来,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营改增前期试点已取得积极成效,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国家税务总局 新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国试点纳税人共计580万户,累计减税5939亿元。其中试点纳税人直接减税2845亿元,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加抵扣,减税3094亿元。
营改增的红利,还在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服务业快速崛起。数据显示, 2015年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持续向好, GDP中第三产业比重已经占到50.5%,比第二产业高了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税收占比达54.8%,比第二产业高9.7个百分点。服务业撑起我国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营改增功不可没。
“目前营改增尚未涉及的领域,包括金融、建筑、房地产和消费服务四大行业。今年全面推开,企业将再迎大规模减税,这对于企业顶住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渡过难关无疑是雪中送炭。”刘尚希认为,全面推开营改增具有一箭双雕之功。从短期看,营改增全面推开有利于企业减负、降成本,更大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从长期看,税制优化和完善,有利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产业和消费升级。
今年推开营改增力度前所未有
很多人关心:全面推开营改增,企业减负力度有多大?
“今年推开营改增的四个行业,具有量多、面广、影响大的特点,估计减税力度将超过以往。”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胡怡建介绍说,根据测算,四大行业占到未推行营改增前营业税收入的2/3以上,如果营改增减税幅度与已实施行业一致,今年营改增全面推开将新增减税3969亿元,使今年营改增的合计减税达到6131亿元。
“当然,具体减税幅度还要取决于减税方案。今年全面推开营改增,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以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为例,厂房、土地是很多企业的重要生产成本,目前生产企业购买或租赁厂房无法进行增值税进项税抵扣,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营改增全面推开,对很多企业来说也是期盼已久的。企业有了这颗“定心丸”,可以更好规划市场经营与未来发展。
山东盖世国际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经营着省内规模 大、开通线路 多的公路主枢纽货运场站,提供物流服务,日均车流量超过1.2万辆,货流量超过5万吨。公司财务税务主管贠珊珊介绍说,按照企业当前的发展趋势,贷款投入的新项目每年预计要向银行支付近3000万元的利息。营改增后,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需考虑如何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
全面推开营改增将带来大规模减税,在财政收入增长持续放缓的情况下,如何缓解减税带来的财政压力?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税收收入的源泉。全面推开营改增大规模减负,意在为企业减负松绑、放水养鱼。虽然短期财政收入会减少,但从长远看是在积蓄经济发展的动能和涵养宝贵的税源,这笔账一定要算清楚。”刘尚希认为,现在政府让利于企,帮助企业卸下负担轻装上阵,是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打下坚实基础,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才更有后劲、更可持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了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的介绍,这为减税腾出了一定的空间。政府宁可举债来确保民生支出,也要实行大规模减税,显示出中央推进改革的坚定决心。”刘尚希认为,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应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把减税落实到位,牺牲短期、暂时的财政收入,能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更多税源, 终带来健康可持续的财政增长。”胡怡建表示,营改增全面推开后,势必带动整体税制改革的推进,如何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目前,我国执行营业税收入全部归地方、增值税按照中央地方75∶25比例进行分享。而营改增的全面推开,作为地方主要税源之一的营业税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要稳定地方财政收入、调动地方积极性,需要重新划分增值税的分享比例,同时推动所得税、消费税等领域的改革。
�( ���L� �� ��比2010年翻一番。目前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进程如何,面临哪些主要矛盾?未来应如何推进?
李实:经济新常态会带来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也会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出新要求。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既有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提高居民的消费支出比例,减少过剩生产能力,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在经济新常态下,居民收入差距会出现什么变化?是会扩大还是缩小?大量的 新国际研究文献表明,经济增长速度与一个国家收入差距变化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引起收入差距变动的不是经济增长速度,而是增长方式,即是包容性增长还是非包容性增长。即使在低速增长时期,如果贫困和低收入人群能够参加经济增长过程,更多地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收入差距仍会缩小。
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仍需要全面推进,加大力度。作为一项关系全局的综合性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要不同的政府部门通力合作。由于涉及利益再分配,改革 大的问题在于如何破除既得利益的束缚。现在大家已经意识到,收入分配制度非改不行。虽然 近几年进度不一,但还是在稳步推进的,改革的方向值得肯定。接下来要进一步加快步伐,让老百姓尽快看到改革成效。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将有助于收入分配制度更加合理,收入分配秩序更加规范,缩小收入差距,增加社会公平:第一,树立公平的社会发展观,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尤其要加快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第二,要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大资源投入力度,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的速度,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
第三,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在税负不断减轻的情况下,要对税收结构进行调整,减少间接税的比重,增加直接税的比重。因为后者更有助于调节收入分配。可以适当减少增值税、消费税的税率,增加房地产税、遗产税等。对个人所得税进行改革,尽可能覆盖到高收入人群。
第四,改革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增加民生支出的比例。财政支出要为精准扶贫服务。通过财政的办法增加转移支付,加大对贫困家庭和低收入人群的扶持力度。
第五,进一步完善要素市场的机制,让劳动力、资本、土地市场更具有公平性、竞争性、互利性,让市场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破解市场分割和扭曲的问题。(经济日报记者 熊丽)
.(编辑:班玛电机维修培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