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请进入 湖南阳光电子学校 已关注:人 咨询电话:0731-85579057 微信号:yp941688, yp94168
高校生源大战,被人喻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各学校“你方唱罢我登场”,使出的“高招”花样繁多,令人目不暇接——请吃饭套老乡打感情牌、开诱人条件输送糖衣炮弹、暗中抹黑竞争对手;或是通过当地有关部门“劝说”,或是学校之间成立招生联盟,搞合纵连横、“圈生运动”,甚至干脆开展“肉搏战”,用武力驱逐竞争对手。生源大战愈演愈烈,已达到了白热化程度。
如果说此前争抢生源尚处于“暗战”阶段,那么近日发生的复旦与交大“互掐”事件,则将招生“潜规则”捅到了台前,生源大战从暗斗变成了明抢。复旦大学招办7月1日发布公告称,有同城院校假冒复旦欺骗学生修改志愿,而复旦教授冯玮在微博中将矛头直指上海交大。随后,上海交大发声明予以否认,称有关“考生受骗修改志愿”的部分言论和报道影射了该校,对该校声誉造成极大损害。
复旦大学被挖墙脚,学生被欺骗改志愿,这就相当于快要到嘴的肉却被人抢了,也难怪该校招办愤怒异常。有意思的是,复旦和交大都在声明中互相指责对方“不道德”、“要追责”,而且冯玮坚称有“足够的证据”。但人们并未在乎这场“互掐”游戏中谁不道德,而是以一种围观的心态,乐见于两者不妨对簿公堂。进一步说,我们或许对这场同城名校间“互掐”的真相不太关心。很显然,这种只围观不表态的现象,正源于人们对高校恶性争抢生源现象的习惯性认知和不满。
本是兄弟院校,“互掐”何太急。但在高校以数据政绩成为生存法则的现实背景下,高校之间尤其是同城兄弟院校之间,又焉能“和谐共处”?“一城难容二虎”也就不足为奇。当前高校疯抢生源这种怪现象,正是畸形教育体制下的一只臭蛋。在招生过程中,个别学校使用一些不光彩的手段,这固然为人所不齿。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弱者对强者的一种非正常抗争,或者说是对不公平的教育体制的“另类控诉”。
反观那些高校队伍中的相对弱势者,原本就存在“起点不公平”。而优质生源是学校的生命线,因而学校要生存发展,,就必须抓好生源,尤其是优质生源。当弱者与强者处于同一条起跑线,而又缺失游戏规则,再加之需面对由于近年高考生源大幅下降所带来的巨大生存压力,弱者为了自身利益,或者强者为了更强,各方不惜使出浑身解数抢夺优秀生源也就成为必然。
毫无疑问,当前这种恶性竞争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不仅消耗巨大的招生成本,干扰学生理性判断和自主选择,而且恶化了社会风气,破坏了社会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更为重要的是加剧了高校之间的“马太效应”,导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两极分化格局。这种畸形竞争所造成的一个恶果是,学校之间比拼的是学生质量,而不是教学质量。
客观上讲,争抢生源是世界高等教育领域内的普遍现象,是教育进入市场的必然结果。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竞争不能逾越底线,应当是良性而不是恶性的。真正的生源竞争,应当在充分尊重学生选择自由的基础上,通过教育质量和服务来赢得学生的青睐,从而形成良性竞争。而仅仅停留于比拼各种优惠政策,甚至动用见不得人的手段搞“厮杀”,只能是一种低水平的竞争。
在这方面,香港大学给内地高校做出了榜样。香港大学正是凭借其独特的教学模式、丰富的出国交流机会,以及学业与就业的有效结合等优势,轻松地将内地高分生源揽入帐下。可以印证的一个事实是,就在复旦大学发表声明的当天,北京文科前三名全部放弃了内地高校,选择了香港大学。对于为何选择港大,其中一名学生说,并不是冲着全额奖学金去的,而是“想尝试不一样的教育体制”。这难道不值得内地高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反思吗?
(整理:元氏学修手机培训学校)
湖南阳光电子学校教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