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请进入 湖南阳光电子学校 已关注:人 咨询电话:0731-85579057 微信号:yp941688, yp94168
车辆质量差,停放、充电不规范是致灾重要原因
电动车在火灾中,既是引火源,又是燃烧物,更是毒气弹。中山大学工学院广东省消防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曾于2018年6月在《火灾科学》期刊发表一篇题为《楼梯间电动车火灾数值模拟研究》的报告,指出楼梯井电动车火灾呈典型的烟囱效应现象,短暂燃烧,浓烟迅猛。试验中,起火后的楼梯间平均温度约在370℃, 高温度超过1000℃ 。火灾后期在喷淋作用下,CO(一氧化碳)浓度有所增加 。
电动车若停放不当,突发火情后危害很大。从近年来消防救援部门公开发布的电动车火灾事故原因调查来看,多数电动自行车火灾发生于充电阶段,起火原因多为车辆电气线路短路、充电器线路过负荷、电动车电池故障。由于电动自行车外饰材料基本都是易燃的塑料,线路短路后,很容易引燃车身,进一步加剧火势。另外,电动车自行车火灾亡人事故多发生于多层居住建筑,电动车违规在楼内充电或未与楼梯间保持安全距离,也是主要致灾因素。
提高电动自行车质量,规范生产是基础。2018年1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四部门修订《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对电动自行车产品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防范电动自行车火灾,还需规范充电及停放场所。早在2017年12月29日,公安部曾发布《关于规范电动车停放充电加强火灾防范的通告》,明确落实停放充电管理责任,严厉查处违规停放充电行为,要求尽量不在个人住房内停放或充电。鼓励有条件的住宅小区、楼院,应当结合实际设置集中停放、充电场所。物业、居委会等管理组织开展不规范停放、充电的摸排及清理劝导,拒不清理的可向公安派出所及消防机构报告。另外,2018年5月,国务院安委办下发通知,在全国范围集中开展电动车消防安全综合治理,还专门召开“电动车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视频会议”,突出从根本上解决电动车“进楼入户”“人车同屋”等问题。
从上述情况来看,政府部门早早就在源头管理上下了功夫,但为何近年来电动车火灾事故仍时有耳闻?
法规滞后 强制力欠缺是现实治理难点
事实上,规范停放和充电这个环节,现实展开有难度。主要的制约在两方面:住宅空间资源紧张以及住户消防安全意识不强。
从福建省消防救援部门近几年发布的电动车规范整治行动来看,小区划定区域,集中停放充电,是治理电动车火灾隐患的良方,但也是难处。特别是对老旧小区来说,住户多,空余公共场地有限,设置规范充电处又要共同出资,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2021年3月下旬,平潭消防救援支队接到群众投诉举报,反映长福麒麟湾地下一楼存在为给电动自行车充电而私拉乱接电线现象,接到举报后,该支队消防监督执法人员立即赶往现场进行核查。经核查发现,该小区确实存在居民在楼道私拉乱接电线现象。经现场拍照取证、入户告知劝阻后,平潭消防救援支队联合海坛片区、岚城派出所、物业管理单位就小区内存在的私拉乱接电线给电动车违规充电现象进行治理,共清理150多条违规充电电线。
此外,6月22日,邵武市消防救援大队联合严羽社区开展电动车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活动。7月7日,泉州市安全委员会部署开展为期半年的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综合治理,电动自行车不规范充电、电动自行车销售商违规销售等行为,将被重点整治……
条件有限情况下,怎么有效防止这些情况的发生呢?福州、厦门部分小区已有行之有效的办法。
2019年,福州台江区上海新苑小区在多数业主的要求下,对小区电梯安装铝合金座椅,缩小轿厢站立空间,阻止电动车进入。2021年,福州市晋安区世欧王庄四区,试点在部分楼栋电梯内安装电动车识别系统。一旦电动车进入电梯,识别系统将自动提醒,电梯门无法关闭,直到住户将电动车搬离电梯。安装后,电动车进电梯、楼道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据悉,今年厦门源泉山庄小区也计划筹措相关设备。
这些办法是让住户“做不到”电动自行车进楼道、进电梯,那么有没有办法让住户“不敢做”“不想做”呢?法律法规完善,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行政处罚将有效震慑 多方共治方能长远
更有效的事前约束,在《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已有了明确规定。
《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47条明确,在高层民用建筑的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拒不改正的,由消防救援机构责令改正,对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对非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福建省消防救援总队法工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规定》出台之前,对于制止违规停放充电的行为,缺乏有效的法律手段,因此《规定》的施行将有重要意义。
此外,《福建省物业管理条例》及《福建省电梯安全管理条例》也有相关内容的补充。
《福建省物业管理条例》明确,物业应当对电梯等共用设施设备、公共秩序进行维护。在业主责任方面,禁止业主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乱停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违规布设电动车充电装置。《福建省电梯安全管理条例》明确,乘客应当按照电梯使用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的要求乘用电梯,并不得有其他危及人身安全或者电梯安全运行的行为。
立法不断完善,还可借鉴“他山之石”。《杭州市电梯安全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也可作为参考。该《条例》指出,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综上,法规责罚能够有效震慑,但多方共治方能长远。
2021年5月,福建省物业管理协会发出《关于加强物业管理区域电梯、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的警示通知》,要求我省物业企业切实做好物业管理区域,电梯安全管理和维护保养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管理工作。集中开展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行为的专项整治,严禁电动自行车进电梯、上楼、入户。
福建省消防救援部门长期联合各地政府职能部门,开展多项专项整治与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工作。只有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提升了,自觉遵守消防安全“公约”,主动消除身边火灾风险,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各类火灾事故,远离火灾伤害。法律法规只是 低标准,平安的社会生活环境,需要大众共治。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尊重他人生命,为他人和自己负责。
(本报记者 魏青 通讯员 周昊)
法治时评:阻断电动车火灾之患当有自觉
近,关于电动车消防安全的话题,再一次成了热点。近些年,电动车因价格便宜、骑乘简单、停车方便,成为许多人的出行工具。但是电动车在给大家带来交通便利的同时,也埋下了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
有数据显示,大部分的电动车火灾是在充电时发生的,而电动车火灾致人员伤亡的,90%是因将其置于门厅或过道。电动车停放在公共门厅、楼梯间、安全出口,一旦引发火灾,将严重堵塞住居民外逃的通道,极大增加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情况,也为消防人员处置火情带来极大困难。
电动车在小区充电时自燃、电动车牵入电梯自燃、电动车在店铺充电自燃……事例不一而足。为何电动车自燃现象屡有发生、屡禁不止?其中,曾经的无法可依是一大原因,一度成为电动车消防治理的一个空白。
如今,《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将于2021年8月1日施行。新规出台对整治和规范电动车充电、停放等行为,有了明确的条款、严格的界定和严厉的处罚,为规范和治理电动车充电问题提供了依据,其成效值得我们期待。
然而,有了严法尚需加以严管。《规定》的出台,明确了消防部门对于居民在建筑物内充电治理的职责。通常情况下,物业等组织会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电动车充电的管理,对于一定程度上消除火灾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从规范管理、惩治到位的情况看,仍然需要通过消防安全部门依法管理、规范管理来对症下药。
消除电动车充电等引发的火灾,重在预防管理,把一切工作做在火灾事故之前。通过严格执行《规定》,防患于未然,必须加大对违规充电行为的制裁力度,消除一些人侥幸心理和潜在的火灾隐患,真正让《规定》长出牙齿、咬痛违规者,让执行法律法规成为常态。
有了严法严管,对电动车事故固然能起到很大作用,但是要想巩固成效,还需要营造有充分保障的充电设施服务,以及强化公民遵守规范的自觉心。归根结底,从源头预防会更加行之有效。
一方面,小区物业服务公司、业主自治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等应当及时组织检查、管理电动自行车,物业服务公司应当全力配合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和其他相关部门工作,及时上报不配合的单位和个人,避免事故的发生。而当地相关管理部门应积极协调,让各场所合理划分停车区域,指导场所整改,要求其必须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相对独立的区域充电,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另一方面,各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模式,从之前机械式的简单宣传,转化成更接地气、更易让群众警醒的方式,让电动车火灾事故后果以及预防方法入脑入心。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自觉遵循、自觉预防的风气。也唯有如此,方能阻断电动车火灾之患。
我们期盼着,相关部门严格执法,公民从内心重视,自觉预防,让事故远离生活!
(本报记者 洪凌霄)
小贴士
如何保障电动车安全充电?
1、不要乱拉乱接,要规范布线。
2、电池检测:如发现电池起包,一般是由于漏气、变质所致,此时不能再使用,否则容易发生爆裂。
3、控制充电量,不过度充电。
4、充电室内严禁烟火,保持通风。蓄电池的通气孔必须经常保持畅通。
5、要购买品牌电池,别用劣质插座。还可在插座上安装一个自动断电器,如此便能合理控制充电时间,或加装漏电保护器,以防发生危险。
6、充电过程中,各接线点要牢固,避免因松动产生火花。
7、留心电池温度,如电池过烫,应停止充电。
8、应定期检查电池使用情况,以防电池老化在充电时发生危险。
.(编辑:绥江电动车维修培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