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请进入 湖南阳光电子学校 已关注:人 咨询电话:0731-85579057 微信号:yp941688, yp94168
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长期难以撼动的优势,在电动车时代或一去不复返。
曾几何时,几乎每个中国家庭购买汽车时,大众品牌都是绕不开的选择之一。然而,在电动汽车风口之上,大众汽车却难以 " 飞天 ",引以为豪的 MEB 平台开山之作 ID 系列产品,在中国市场遭遇前所未有的 " 惨败 "。
ID 系列一度被大众汽车寄予厚望,源于这台车是真正意义上正向开发的首款纯电动车,身肩重要使命而来。
大众汽车海外高管曾公开表示:ID.4 X 与 ID.4 CROZZ 在中国目标年销量为 10-12 万辆,每月计划销售一万台。放在燃油车时代,单一车型月销超过一万台,对大众汽车来说相对保守,毕竟站在朗逸、宝来、帕萨特等车型在中国市场经久不衰的成功经验之上,攻下电动车市场本应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有数据显示,5 月份大众两款 ID.4 电动 SUV — ID.4 X 和 ID.4 Crozz 在中国合计销量为 1,213 辆,相比 4 月减少 200 台。对比被大众集团 CEO 迪斯视为死敌的特斯拉而言,Model 3 单一车型在国内市场单月卖出 2.53 万辆,两者销量相差悬殊。
在 5 月份电动车销量排行榜中,大众 ID 系列销量甚至连蔚来、理想、小鹏等新势力车型的尾灯都无法看到,这一局面很多人完全没有预想到。
大众汽车是否对 ID 系列期待过高呢?实际上也不是。在欧洲市场,大众 ID 系列单月销量近 8000 台,一度被评选为欧洲 畅销电动汽车,ID 系列上市后两个月销量便达到 12,101 辆,延续了在欧洲市场的强势劲头。
同样一款车,究竟为何中国与欧洲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ID 系列在欧洲市场的成功,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配置方面,例如 L2 级辅助驾驶选装包,仅能实现 ACC 自适应巡航、主动刹车、车道保持辅助等基础功能,很多自主品牌与新势力品牌车型上,辅助驾驶属于标准配置,并无需加价购买。从使用习惯与认知上来说,大众需要重新审视中国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其次,造型方面 ID 系列基本照搬欧洲造型,内饰方面、舒适度延续燃油车实力,但无任何明显改变,续航方面相比于自主品牌来说优势全无。在很多用户眼中,大众 ID 系列电动汽车只是一款中规中矩的电动车。
大众 ID 系列的定价采用油电同价策略,ID.4 系列的四驱顶配车型在不选装的情况下价格超过 27 万,被不少消费者所诟病。刚刚上市的 ID.6 X 一改原先策略,将价格下探至 24 万元以下,不难看出大众的决心,却不料遇到特斯拉 Model Y 标准续航版降为 27 万元。面对特斯拉 Model Y 意想不到的下探,大众 ID 系列同续航里程车型,价格比特斯拉高出不少,是选择特斯拉还是大众,用户恐难以抵抗前者的诱惑。
可以说,电气化时代到来之时,大众在中国遇到了真正 " 危机 "。
从营销角度来说,大众 ID 系列采取代理制营销模式,厂家直面用户。从签合同到开发票,与厂家直接进行,大众这样的初心是希望与用户产生交互、零距离交流,第一时间解决客户的问题。
但对于经销商而言,由于电动车比燃油车价格更为透明,利润方面博弈减少,另外维修保养层面利润均减少,让经销商不愿意主动售卖电动车。笔者在与经销商沟通时,对方销售人员表示:如非号牌限制的刚需,买 ID 系列产品不如购买一台探岳,从终端优惠到后续使用过程,都比电动车更靠谱。
不难看出,大众在终端电动车与燃油车的 " 内卷 " 正逐渐显现,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营销层面,转到电动车赛道的大众汽车,仍未转变思路,一心希望依靠产品力优势让用户认可并购买。
然而新能源车的传播链路非漏斗模式,依靠大曝光、大事件往往隔靴搔痒。唯有让用户产生好奇,在多场景下提供新体验, 终才会让用户对品牌热爱,这是一条新链路。
传播中如何找过关键用户,如何让车辆拥有人设,在此基础上与用户达成共识,从心智上实现占领,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对新势力造车企业而言,往往更熟悉这套链路。特斯拉拥有马斯克那般鲜明的人设。" 蔚小理 " 中的理想,营销上始终突出奶爸人设,以此带入产品亮点,进而解决用户痛点。反观传统强势车企却迟迟无法给到用户炫耀的理由,关注度自然不如其他品牌。
当下电动车时代方向确定,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未来三年时间内,大众、丰田、通用等大众化品牌,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会有大量新车型加入 " 混战 " 中。伴随新能源车渗透率的提升,10 万到 30 万之间区域会逐步放量,这一价位区间原先燃油车市场属于合资品牌,如何坚守这一价格区间是合资大厂的一大难题。
相比蔚来、理想、小鹏等品牌而言,大厂车企优势在于具有更充足的资金储备,更强的抵抗风险能力,但上述优势无法使其高枕无忧。迅速转换造车模式,照搬国外理念与使用习惯,直接投入中国市场的电动车,将不被中国消费者所接受与认可。
站在电动车时代的转折点,当用户拥有新的使用习惯与需求,传统大厂车企却无法满足时,局势往往会发生转变。
电动车赛道上,站在中国用户的立场与使用习惯来造车,是车企成功的前提。大厂车企应放下身段,加大本土化开发比重,让更多本土化人才主导技术与研发权,大厂 EV 才能在电动车时代迎头赶上。
大众 ID 系列的出师不利,不久后将在更多大厂电动车上重蹈覆辙。伴随软件与智能技术的迭代,传统车企与新势力之间的差距将被距离近一步拉大。不寻求转变营销模式,不寻求与用户产生共识,不站在全局角度快速调整,等待的结果将是被对手全面反超。
.(编辑:松潘电动车维修培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