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划代码:321323000000
    地名由来:西汉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始建泗阳县,城址在今泗阳县新袁镇东部,以其处古泗水之阳而得名。据《地学杂志》1914年第2号载《拟改各省重复县名呈文并批》:“该县在汉为泗阳县,且泗水在县北”,故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夏、商属九州之一的徐州。周属青州▉犹国。春秋归吴,吴亡入越。战国时楚东侵,至泗上,遂为楚辖。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陵县,治陵城,属郯(东海)郡。西汉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始建泗阳县,城址在今泗阳县新袁镇东部,以其处古泗水之阳而得名。三国时属魏,魏文帝改泗阳为魏阳。晋置宿豫县,后属宿豫郡。隋、唐宿豫属泗州。宋置淮阴郡、县,先后属徐州及淮阴军。元初析建桃源县,治唐时桃源镇,因以名县。金兴定二年(1218年),“以桃源地益以淮浦县地”(清乾隆《桃源县志》置淮滨县,一年即废。县城先在今泗阳县城厢乡锅底湖,元大德年间,因水漫而东迁于城厢街,元(后)“至元间,始筑土城”(乾隆《桃源县志》)。明、清仍称桃源,始终属淮安府。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湖南桃源县同名,复称泗阳县,属淮扬道;1928年废道属省;1933年属江苏省第七行政督察区。1939年2月28日,日军陷泗、城毁。抗日民主力量分别于县之北境建泗沭县,属淮海行政区;东南境建淮泗县,西南境建泗阳县,皆属淮北行政区;西境夹运河建运特区(县级),先属淮北,后属淮海。1949年5月23日合并为原泗阳县建置,县政府驻众兴镇,先后隶属苏北行署、淮阴专署、淮阴专区。1983年1月,泗阳县隶属淮阴市。******1996年7月19日批准撤销县级宿迁市,设立地级宿迁市,将此县划归宿迁市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