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划代码:513232000000
    地名由来:逐称“作革土司部”(今县治),随后出现“若尔盖十二部落”、“包座七房”之称谓。1912年后,为“作革寺”,后音译为“若尔盖”。据雀丹《阿坝藏族自治州县名浅释》(载《地名知识》1984年第4期)说:若尔盖一名来源于一个西藏派来的大管家之名。此地原有十二部落受西藏政府一名大管家直接管理。管家的名字叫若巴耿登,后来人们把管家所辖之地简称“若耿(盖)是取”,以后汉字书写中把“耿”写作“盖”,又加一联音字“尔”拼读,就成了今天的“若尔盖”。(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若尔盖县因民族部落得名,北周前各时期,今县境域分属氐羌、吐谷浑等部落。北周时于今下包座(含求吉等)地区,建通轨县属覃州荣乡郡。隋朝通轨县辖于汶山郡。唐代属松州管辖。吐蕃强盛时期,较长时期内设于吐蕃。元朝,建泮州(今求吉乡境内)。明代并松州、潘州取两州名为松泮卫,并设置松泮等处军民指挥使司。清康熙四十二年(1704年)至雍正二年(1724年),清延对若尔盖地区各部落陆续授于上千户、上百户,逐称“作革土司部”(今县治),随后出现“若尔盖十二部落”、“包座七房”之称谓。1912年后,为“作革寺”,后音译为“若尔盖”。1953年6月下旬,将若尔盖十二部落、包座七房合建成“若尔盖包座行政委员会”。1956年7月正式建县,成立“若尔盖县人民委员会”。建县后至今,一直隶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