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划代码:510321000000
    地名由来: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荣州降为荣县,属嘉定州管辖。从此。荣州未再复置,荣县县名,自此开始。《元和郡县志》卷33荣州:“取荣德山为名。”今县因荣州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西周为周荣公封国,战国初期为蜀国地。秦灭蜀国后,两汉至西晋时期。荣境属犍为郡南安县。东晋安帝义熙十年(414年)时,分南安县东部设立冶官县,直到刘宋和南齐、梁代、隋初。冶官县废,荣地设大牢县。文帝开皇十年(590年),在今县城设立大牢镇,十三年(593年)改大牢镇为大牢县。时荣境全属大牢县,隶属资州(资阳郡)。隋炀帝大业十一年(615年),复设咨官县。隶属犍为,治所设在今县西来牟镇。时荣境属大牢,咨官各一部。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划隋资阳郡的大牢,威远二县于公井(今贡井)。置荣州。隶属剑南道。辖大牢、威远、公井三县。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分大牢县设置旭川县。县署设在今县城。贞观六年(632年)。荣州治所公井迁大牢,高宗永徽二年(651年)。荣州治所由大牢迁到旭川县城。从此,荣县城便成了历代州、郡、府、路、县治所署的地方。玄宗开元六年(713年)。荣州设置都督府,辖十州。天宝元年(742年),荣州改为和义郡。肃宗乾元年(758年),废和义郡复设荣州。隶属剑南东道,辖旭川、资官、应灵、威远、公井、和义6县。五代时期至宋朝。沿袭唐制。英宗治平四年(1061年),改旭川县名为荣德县。光宗绍熙六年(1190年)。荣州改为绍熙府。统领6州、20县、152镇。府治所设荣德县(即今荣县城)。理宗宝祐元年(1258年)。绍熙府废。元朝初期,蜀国战乱。荣州建制几经变化,到元顺帝至元四年(1338年)时。顺帝诏立为绍熙府军民宣抚司、管辖4州、5县、巡检司13处,司治所仍设荣德县。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荣州降为荣县,属嘉定州管辖。从此。荣州未再复置,荣县县名,自此开始。清代沿袭明代建制,乾隆时期,建乡辖保,宣统三年(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兴起,同年9月25日(阴历八月初四),荣县宣布独立,成立荣县军政府(在今人民政府内)。1912年,在省、县之间设道,荣县隶属建昌道管辖,并将荣县军政府更名为荣县公署。1935年改道为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荣县隶属四川省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并将荣县公署改为荣县县政府。1949年12月6日成立荣县人民政府,属川南行署内江专区管辖。1978年4月,荣县由内江地区划属自贡市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