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划代码:350123000000
    地名由来:北宋天禧五年(1021年)为避皇太子赵祯讳,改永贞县为永昌,乾兴元年(1022年)定名罗源县,因境内罗江分三流,同出一原,故名罗源。唐为连江县地,大中元年(847年)置罗源场,以罗川为名。咸通二年(861年)改永贞镇,五代唐长兴四年(933年)置永贞县,北宋天禧五年(1021年)改永昌县,乾兴元年(1022年)改名罗源县。道光《罗源县志》卷1说,罗源县“盖取罗川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夏、商属扬州之域。西周属七闽。春秋为越地。秦属闽中部。西汉为冶县地。东汉为侯官地。晋属温麻县。唐大中元年(847年)析连江县北一乡为罗源场;咸通二年(861年)升场为镇,改名永贞,隶属福州。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闽王王廷钧以福州为长乐府,升永贞镇为县,属长乐府。北宋天禧五年(1021年)为避皇太子赵祯讳,改永贞县为永昌,乾兴元年(1022年)定名罗源县,因境内罗江分三流,同出一原,故名罗源。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罗源隶属福安府。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福安府为福州路,罗源属福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路为府,罗源县属福建行中书省福州府。清隶属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福州府。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设道,罗源县属福建省东路道(次年改名闽海道);(1927年)废道,直属福建省。1930年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连罗苏区。1933年11月,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将福建划为4个省,罗源县属闽海省,次年1月,人民革命政府失败,罗源仍直属福建省。1934年7月,福建省划分为10个行政督察区,罗源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1934年8月,由寻淮州、栗裕等率领的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配合地方武装,曾一举功克罗源城,成立苏维埃政府。1947年直属福建省政府。1949年8月14日罗源县解放,9月福建省划为8个专区,罗源属第4专区(1950年4月改名闽侯专区);1956年5月,闽侯专区撤销,罗源移属福安专区;1962年5月,改属福州市;1963年8月,闽侯专区恢复建制,罗源县复属闽侯专区;1970年2月划属福安专区;1971年6月改称宁德地区;1983年4月,划属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