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划代码:422801000000
    地名由来:据传恩施因雍正皇帝赐恩于施州而得名。《舆地广记》卷33施州清江县:“义宁二年立施州,为州治焉。有施王屯余址,故以为名。”清《嘉庆重修一统志》施南府《古迹》:施王屯“在恩施县(今市)南十五里。《方舆胜览》:东晋末,桓诞窜蛮中,自称施王,筑城临施水,号施王城,子孙袭王,至后周保定初始平之,以其地置施州,乃施王屯余址”。郑永禧《施州考古录》载: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吴三桂据滇称帝,国号周,施为所属。十七年三桂死,十九年伪将李春儒率众投诚,施乃属清。雍正六年(1728年)废卫,题改恩施县”。“施”前加“恩”,以示清朝统治者对施州的恩宠。(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恩施历史悠久,早在上古时期,土家族的先民—巴人便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是廪君活动的中心。据《尚书·禹贡》九州的划分,恩施为“荆梁二州之域”。春秋时期,地属巴国;战国时期,属楚巫郡;秦属黔中郡;汉属南郡。三国东吴在这里始置沙渠县,隶荆州。晋仍为沙渠县,隶建平郡。南北朝时,后周始设施州及清江郡,沙渠县为州、郡之治所。隋开皇5年(585年)改沙渠县为清江县,隶施州。唐、宋、元因之。明改施州为施州卫。清初仍循明制。雍正六年(1728年)裁施州卫,设恩施县,隶归州。据传恩施因雍正皇帝赐恩于施州而得名。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恩施为施南府附廓首邑。1912年,废府存县,恩施直属湖北省。1932年-1949年,是湖北省第十区(1936年改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1937年后,恩施成为湖北省临时省会达7年(1938-1945年)之久。1949年11月7日成立恩施县人民政府。1982年4月30日,析县城施南镇及郊区成立恩施市,实行市县分治。1984年1月撤销恩施县并入恩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