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划代码:430523000000
    地名由来: 

    历史沿革:邵阳县秦以前属楚,秦属长沙郡。西汉初置昭陵县,属长沙国。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于今邵东县境内封昭阳侯国,属零陵郡。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改昭阳侯国为昭阳县,与昭陵县同属昭陵郡。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改昭陵、昭阳县为邵陵,邵阳县。南朝陈并邵陵于邵阳。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废郡,又并夫夷(新宁)、都梁(武冈)两县入邵阳。移邵阳县治于邵陵故址,属潭州。当时邵阳县奄有今邵阳市(城区、郊区)和邵阳、邵东、新邵、隆回、武冈、洞口、城步、新宁、新化、涟源县及冷水江市。隋末析邵阳置武攸(武冈)。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又析置邵陵、建兴两县,属南梁州。武德七年(624年)复并邵陵入邵阳,并建兴入武冈。唐太宗贞观十年(636年)改南梁州为邵州。五代晋天福中(936-944年),邵阳县一度改为敏政县,邵州改为敏州。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邵阳又析置新化县。南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升改他的藩封地邵州为宝庆府,邵阳仍为附郭县。元、明、清三朝乃之。1913年,废府立宝庆县,属湘江道。1927年复各邵阳县,直隶湖南省。1938年属湖南第六行政督察区。1947年8月,析境西9乡镇置隆回县。1949年10月,邵阳解放,成立邵阳县人民政府,7月析置邵阳市(县级市)。1951年11月析县境东北置邵东、新邵县,邵阳南部和新划入的武冈东部6乡为邵阳县,迁县治于塘渡口,属邵阳专员公署,1969年属邵阳行政公署,1986年属邵阳市(地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