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台冒牌松下29英寸彩电(仅在显象管偏转线圈上贴有29gf30r的纸签),管颈在偏转线圈处有一直线裂痕,原本透亮的尾部隐约可见云雾状气体。修者述说:原始故障为图象上下跳动, 终烧断场供电的保险电阻r5990(0.47ω/1w);换r599后图像仍跳动;遂换场la7837,开机后反而无光,开大亮度仍无光栅,一会就听“咔”一声(漏气)。
现场检查,发现r599已换为rj—2w4.7ω(应为1w4.7ω可熔断保险电阻);la7837的⑿、⒀脚间有锡剌相连;场输出电容c407(2200μ/35v)已经涨大变形,拆下检查已经短路。
二“切颈”揭迷
l la7837的⑿、⒀脚短路,破坏了ic工作状态,导致场频偏转电流为零。此时的扫描线变为一条水平线。
2 24v→vd410→la7837⑿、⒀脚→场偏转线圈→漏电的c407→r456→地,由此形成的大漏电流将流过场偏转线圈导致电子束过偏转,向上打向管颈玻璃
正常扫描时电子束经荫罩扳均匀打在荧屏上,每场约有300条扫描线。故障时电子束一横线打在管颈处,每场仅为一条较短的扫描线,两种状态下的电子束流强度之比为ia:ib=150:554×300=1:1000,所以ib=1000ia,也即故障时射向管颈处的电子束强度比正常时要大1000倍(荫罩板对正面电子束的阻挡衰减还未计入)。增强千倍的电子束集中射向管颈上方所产生的高温应力作用在玻璃上,破裂在所难免(注:计算仅为说明问题而推出,并非准确数据)。
三、教训与启示
如果该机设置了管颈保护电路(遗憾的是并未设置);如果r599rq换用原设计的保险电阻,场电流过大时能及时熔断,如果c407采用优质可靠的电解电容,能耐受24v电压(原用超小型劣品);或许悲剧还可避免。但现实没有这么多“如果”,修理时处置不当(焊接造成不应有的误连)使原机的隐患大爆发而导致“切颈”之祸。教训是深刻的。鉴于该修理部共有10台这种机子,故建议用优质电解电容代换c407正端与过压保护可控硅v433的触发极之间加装旭图2中虚线框所示的管颈保护电路,在场偏转线圈流过时切断行扫描,以防范未然,
检修中发生“切颈”事故是可怕的,但并非不可避免,以下的几点启示供参考:
1 遇到“黑屏”故障时,不要随意提高ug2以试图显现光栅。当彩管阴极电路正常时,要警惕场扫描异常。特别是当彩管所需工作电压一应俱全时,更要当心电子束可能偏向管颈。此时如果迅速测一下束流即可判断。大多数彩电在行输出变压器的abl都串接1~10k的取样电阻rxy,并付有测试端子,其上的压降△∪即代表束大小(i束=△∪/ rxy)。真正黑屏时束流为一分为零。
2 不要经断开管颈保护电路。遇到未设管颈保护的大屏幕电视机, 好加设一个。
3 要特别注意场输出电容,上述管颈保护电路主要是针对这个电容可能漏电保护;有的还增场供电过流.过压保护.欠压保护等多重保护,力求万无一失。由此可见这个电容是事关重要,必须选用高耐压.低耗损.耐高纹波的电解电容。遇到工作中发热较严重.已变形的电解电容,要果断换用优质电解电容。
4 必须指出,管颈保护电路的形式非仅此一种,随着彩电的更新换代,新电路层出不穷, 检修中要具体分析,有的放矢 。这种保护电路起控后引起的动作,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行停振(如cmt2518);“黑屏”(如长虹c—2588);开关电源停振(日立2988 )……等。例如,汤姆逊tef-5114彩电的场扫描电路中既没有输出电容,也看不到管颈保护的取样点在何处,可是当场中心位移超出屏一半时,将截止束流而称“黑屏”。很明显,这就是管颈保护电路工作的表现。常见原因是“场中心电位器”pf34接触不良或调乱,此时il03(tea2026)的1 、2脚电位不等(正常时v1=v2=8.8v)。如果不了解这点,该机这一故障查起来要走弯路。
